大稻埕街屋:小藝埕/民藝埕 x 爐鍋咖啡 2012/08/22

緣於幾年前一次很不好的百年老店購燈經驗,從此絕足不入迪化街;卻在8/18受邀搭朋友的船在淡水河中央,欣賞2012年台北煙火節的煙火秀,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,再次「走」進大稻埕!

大稻埕,位於淡水河岸,早年是臺北市最精華的商業樞紐運河港口,熱絡的商業交易與往來頻繁的旅運,帶動了這個地區的娛樂休閒活動。由於大稻埕聚集眾多廟宇、子弟戲館、傳統戲曲藝人,且廟埕前民戲從未停歇,因此大稻埕又有「戲窟」之稱。一直到現今,仍有許多布商、中藥行依然屹立在這裡,成為北部少見的特色市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走過繁榮的台北大稻埕,有著許多老建築以及特色小吃,原就吸引無數遊人留連;如今在台北市政府為保存迪化街歷史街區,積極推動「都市再生前進基地」計劃下,不少超過百年歷史建築經過修繕,紛紛以設計展覽館、活動展場或人文咖啡館的形式,藉由不同經營型態及活動介入,讓地方故事能被重新認識與討論,以新的活力重現「活」的大稻埕古城風貌,與社區共同激發領導台灣文化復興的能量,同時也提供更有藝術氛圍的城市旅遊選擇。

其中由周奕成與.「世代文化創業群」團隊共同經營管理的:「小藝埕」與「民藝埕」,就是此概念下的成功典範,也起了標竿性的示範作用,吸引許多文化創意人來到大稻埕創業,賦予大稻埕一種既復古又創新的嶄新風貌。而一棟棟的文化街屋,加上其他落腳於此的傳統文化及創意產業工作者,融合在大稻埕的產業與文化聚落中,構成理想中的「大藝埕」,讓大稻埕再度成為台灣第三波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,這也是周奕成心中所懷抱的願景。(http://www.artyard.tw/)

小藝埕—大稻埕上賣小藝

在迪化街永樂市場口,有一棟重建的百年建築,是當地最大的老街屋,那就是「屈臣氏大藥房」李氏家屋,「小藝埕」於2010年初就座落於此。

  

目前「小藝埕」裡共有一樓的布藝與設計工作室「印花樂 inBlooom」、台灣主題人文書店「Bookstore 1920s」,二樓的復刻精品咖啡「爐鍋咖啡 Luguo Cafe」,以及三樓具有小型劇場設施的展演空間「思劇場 Thinkers’ Theater」。

爐鍋咖啡@小藝埕

爐鍋咖啡的總店設在關渡,而爐鍋咖啡@小藝埕是盧郭杰和在2011/04/01在大稻埕所開的分店。

      由於李氏家族在修復此洋樓時,屋內完全考究當初的格局原貌,因此爐鍋咖啡得以有著挑高天花板、紅磚瓦地板與洋式上推長型窗,處處洋溢著台版復古風情;而為了配合房屋仿古樣貌,盧郭杰和在設計室內時,也刻意採用舊家具裝潢。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空間裡有著迪化街特有的在地味兒;鄰桌傳來的是剛從永樂市場買布後,正在討論如何裁剪的設計師與客戶的閒聊。

      書櫃上的裝飾

menu採用的是泛黃的屈臣氏大藥局正面圖

雖然店內主要販售單品咖啡,但天氣實在太熱,只想喝冰茶。(哇!夾著超厚 lettuces 的bagel)

附記:屈臣氏大藥局

建於1917年,屈臣氏大藥局是全台首座西藥房(以批發進口西藥為主),商人李俊起於日據時期取得香港屈臣氏代理權後,蓋了這棟當時最高也最為氣派的洋房(原本可規劃為五樓的建築物硬是挑高只隔成三層樓):三層樓平樑式結構,外敷以洗石,以切角方式處理轉角街屋,形式簡潔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光復後國內局勢不穩、生意受影響,僅留下小店鋪賣起其他成藥,其餘店面則出租作為布莊、餐飲店使用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998年一樓餐飲店慘遭祝融,內部木造結構付之一炬,而約有八十年歷史的巴洛克立面牆(民國六年由日本人所修建),雖在火災中受到毀損,但在李氏後代子孫的奔走下,2010年恢復了其原有的樣貌,且被定為台北市定古蹟;牌坊上的「龍麟伴塔為記,別人不得仿冒」,更說明了身為台灣屈臣氏先驅的驕傲。2011年「小藝埕」以誠意取得李氏家族屋主信任租下三連棟建築體的右翼內棟。

 民藝埕—亞洲民藝匯聚大稻埕

「民藝埕」為世代群在大稻埕的第二棟文化街屋,與「小藝埕」以姐妹店相稱,坐落於霞海城隍廟北側一棟老房子裡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2年開春,周奕成租到第二個夢幻店面,成立了「民藝埕」。此建築物建於1923年,它過去長期是茂元中藥行,也曾是大稻埕名醫郭火焱事務所及台南幫侯雨利的店鋪。這半世紀來由蘇家擁有,愛惜祖厝的老房東,以四年多的漫長時間,親自監工,把百年老屋修繕得十分完好,而且原味重現;之後慎選房客,幾次到 「小藝埕」看過周奕成之後,才放心地把房子交到他手上。
1920年代恰是現代主義建築興起的時代,這棟街屋有著與鄰近數棟巴洛克裝飾建築不同的簡潔風格,這種時代轉變的氣質,正是「民藝埕」想訴求的1920年代精神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「民藝埕」是日式二層洋樓,狹長的三進格局,中段有天井。原貌重建後的空間,仍保持閩南建築常用的紅地磚、磨石子、木質地板等,並搭配古董家俱、書櫃,整個氛圍是一種舊有台式家屋的閒雅靜美。

一樓有兩個以亞洲民藝為主題概念的陶瓷工藝展售空間:

「陶一進」(未來將展售品牌陶瓷,目前為日本工業設計師柳宗理的作品開幕展)

 

附記:柳宗理(Sori Yanagi 1915~2011)簡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出生於1915年的柳宗理,是日本民藝運動創始者柳宗悅的兒子,母親是日本第一位演唱《卡門》的聲樂家。1940年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洋畫系(現東京藝術 音樂大學),50年代即以工業設計師活躍於設計界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柳宗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1957年所設計,榮獲義大利米蘭三年展金獎的「蝴蝶椅」。宛如蝴蝶翩翩起舞的小木凳,不僅線條優雅,連椅面兩邊木紋都細心處 理、相互對稱,難怪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與巴黎羅浮宮將它選為永久收藏品。
工業設計的重點是「模型」,有模型才能大量生產,做模型前一般都會先畫草圖、設計圖,但柳宗理不來這一套。他總是直接用手做模型,邊做邊找靈感;小物件做 成實物大小,家具則做成約1/4大小,反覆試用與調整完成,才開始畫圖。用這種方式做出來的物品,沒有機器的鑿痕,充滿手工的溫暖質地,獨特的工藝美感讓 人一再把玩。

「陶二進」(特色手作陶藝「台客藍」)

  

二樓為東西茶館茶二階「南街得意」及一個藝文設計講座與書法教學空間「墨中間」。

建築物中,有個陽光能順勢灑落,種滿鹿角蕨、兔腳毛等山林植物的「過水」。

附記:呈現一坎、二落、一過水傳統建築空間之美的街屋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「街屋」,通常出現在港口河岸或山地與平原交會處的貨運集散處,為平面細長向後延伸的建築,朝向街道的部分大多作為店面使用。通常街屋一間店面為一戶,但亦有兩間店面一戶或三間店面一戶。「一間」店面又稱做「一坎」,「一進」又稱做「一落」,兩落之間的廊道或廂房稱做「過水」,規模較小的街屋為「一坎(開間)二落(進)一過水」,規模較大的街屋為「三坎三落二過水」。

附記:2012臺北大稻埕煙火節於8月18日在大稻埕碼頭3-5號水門間舉行,以台灣歌謠及七夕愛情為主題,煙火施放時間為晚間8時30分至8時50分。所有煙火都是台灣製造,採幾何造型煙火陣,在河面打出圓柱及圓形煙火,立體感十足;是大稻埕煙火節從點、線、面到幾何圖形的前所未有挑戰。

20分鐘的橋面及河面無間斷煙火秀,形成浪漫與壯觀兼具的畫面。或許是觀看的角度(淡水河中央),煙火漫天遍地的撒在眼前,可說是歷年來看遍中外,最具視覺震撼效果的煙火秀。(厚著臉皮,已預定未來、年年…的煙火秀船位;哈!認對朋友最重要!)

本篇發表於 咖啡館逗留, 步履間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留言